开始怀疑我的作文风格

 

开始怀疑我的作文风格

 

周筠老师已经很多次提到对我的作文风格的意见。综合起来,应该有三点,第一是虚话太多,实话太少;第二是古文引得太多,不必要;第三是文白夹杂的,读起来不顺畅。总的来说,这些问题我都是有些,但心底里总是在挣扎:改不改?怎么改?改完了是什么样子?改完了是不是我要的那样东西?

正所谓东施效颦,别人的笑脸儿没学会,自己的却忘掉了。我的风格到底是什么风格呢?怎么形成的呢?这些东西我得回过头来想想,想清楚了,再改不迟。

 

首先,我认为不同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文风,例如说写随笔跟写论文就会不同。读随笔多了,乍一读论文就会很不爽,少有论文写得令人开心的。我自己的文章,放在博客上的,大多偏向说理,少有记事的。我记事的文章在文字方面就会宽松一些,比较像是在说人话。而论理的文章呢,就会弯弯绕一点。再加上自己不喜欢骂人,要是愤怒了写篇文章,那可能看的人就得很痛苦,半天不知道我骂的是什么,又是怎么骂的。

这个,做文章太假。我一向来性格平和而不激进,在讲演时说话激烈了一点,回家都得自我反省好几天。所以写文章喜欢平一点,即使批评也讲分寸面子,即使嬉怒也讲收敛平和,这个是性格上的东西反映到文章上了。但是在这个社会里呀,要做个“真人”真的很难,开口便骂,出言就带着个性色彩的我也做不来。这样的人并不是不好——我这两天看《观止》,那位勇士卡特勒(Windows NT的缔造者)就是这样一种人,只是我做不来。

其实所谓做个真人,就是做真自己。别人喜欢怎样的人,我就做成怎样,那反倒是假了。我平一点就平一点好了,慢一点就慢一点好。这个不改,改了就不是我了。我想。

 

但接下来,在文句方面,我自认一向断句有问题,这是时时在改的东西。例如上面有一句:
-----
我自己的文章,放在博客上的,大多偏向说理,少有记事的。
-----
这是我曾经用过的风格。但现在我写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当,一般就会改成下面这个样子:
-----
我自己放在博客上的文章,大多偏向说理,少有记事的。
-----

断句问题是在我中学写文章的时候养成的。我一向会在写完文章之后自己来朗读,通过朗读来感觉文章里的用词、造句,以及语气方面的抑扬顿锉是否合适。而朗读的时候,就会自然形成停顿。在写文章的时候,其实不需要总把这些停顿标出来。但朗读成了习惯之后,自然地就会在写文章里面多用断句了。这是我的体会,也需要改。比如我现下读来,当前这一段里就有一两处逗号是不必须的。

 

我写文章还有一些“习气”,自己以前觉得那是比较“文气”的感觉。例如上面一段中的:

-----
比如我现下读来,……
-----
这种写法在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一般就应该写成:
-----
比如我现在读起来,……
-----
这样的风格在我的每一篇文章里到处都有。再往前翻翻,上面的所改的句子就应该重新改过。例如改成:
-----
我自己放在博客上的文章,比较多的是在说理,记事的很少。
-----
因为“少有……”这样的用法现在也已经不太多了。

 

嗯,在这些方面,周老师与朋友们都提得很对,我得下功夫去改正。文字写得平一点慢一点都可以,写得酸了,不好。

最后就是关于这个古文的。周老师说古文用得滥了,就会象牙齿上沾了东西,自己不觉得,看的人难受。这个比喻实在太好太好了。我以前就不觉得,所以也就不想改,但这只是因为我不觉得。别人呢?别人可觉得了,比如《大道至简》的读者就说:你的古文引用,能使你的读者少了一半。这话在当时是没有触动我的,而且还使我发奋地写了一整篇、几千字的文言。

现在来看,文言引用的确是个问题。文章不单单是讲自己想讲的,还是给人看的。看的人不舒服,你讲什么都白给。这很对,古文以后要少用,少用,慎用。

文言这个东西,真的是好东西。我尽管以后要少用了,但还是要推荐大家去多读,我自己呢,也不会因此而放下那些文言古书。但读书是读思想,不是读形式。读来读去,把古文的形式也给读到我的文章里来了,是我的错。

 

  1. #1 by 秸儿 on 2009年08月11日 - 4:43 下午

    你像老夫子,我像大番薯,一个酸溜溜,一个傻乎乎,绝配。

  2. #2 by xin on 2009年08月11日 - 6:18 下午

    写得爽就好。。。

  3. #3 by 尼采 on 2009年08月12日 - 6:22 下午

      看了《开始怀疑我的作文风格》一文,提点个人观点。不一定针对阁下原文。    ◆任何文章,第一句第一段一定要“极短”!    如:  “周筠老师已经很多次提到对我的作文风格的意见。综合起来,应该有三点,第一是……”  第一段太长,读者容易就此放弃。最好安排成两段:  “周筠老师已经很多次提到对我的作文风格的意见。综合起来,应该有三点。  第一是……”  ◆始终以“减法”为主,成为习惯。  如报刊要500字的稿件。后来由于版面不够,只能300字。开始感到删减“舍不得”,300字的要求使你痛苦,又不得不阔斧大刀砍去所谓枝蔓。发表后再看看,发现300字与500字意思竟然八九不离十。去掉可表达可不表达的,突出自己的要点。先前200字加上去反而就“冲淡”了,叫你再加上去也不会原意。  ◆“古文加入率”最多百分之一。一百句里超出一句就会有别扭感(因文而异)。  ◆“文白夹杂”文白之间要似不经意的过渡一下,而且要自然。  ◆“不同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文风”很难。表面看起来不同,但人一切都有其“指纹”。计算机统计出红楼梦后四十回用的词汇多少以及排列就是与前八十回不同。  ◆“写文章喜欢平一点”?殊不知“文如看山喜不平”啊?  ◆“句读”、断句等尽量以报刊现用句法为准。  ◆“古文引用使读者少了一半”,应是个手段技巧问题。广告上最大的字与最小的字相差几百倍。最小的字是给需要者才看的。古文是给资深人士看的。提议艰深的东西可以放在“跋”处,“序”一定要浅显有趣,激起购买欲。  仅作参考!哈哈~~

  4. #4 by Aimingoo on 2009年08月13日 - 2:18 下午

    谢过张老师,你讲的都很对滴,我得时时反省了。

  5. #5 by on 2009年08月13日 - 3:26 下午

    周老师是在csdn工作?

  6. #6 by Aimingoo on 2009年08月14日 - 11:25 上午

    没啊。我在支付宝。只是因为写书的缘故,跟出版方面的朋友熟。

  7. #7 by on 2009年08月14日 - 3:09 下午

    恩,你在杭州CSDN也不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在杭州。

  8. #8 by on 2009年08月14日 - 3:15 下午

    我对阿里巴巴很向往,哪天能进阿里巴巴就好,还得努力。梦想照进现实。

  9. #9 by 太然 on 2009年08月14日 - 9:47 下午

    看一些写作的书,比如叶圣陶的《怎样写作》《语文随笔》等,这些文字是当年叶圣陶写给中学生的,但绝不要自以为现在已经是大人了而不屑。

留下评论